台灣早期有一句諺語,說明了各個月分大致會出產的蔬菜。例如先前介紹過的正月蔥、三月莧,也都在其中。至於四月,諺語提到的是「蕹菜」,很多人不知道到底什麼是蕹菜,其實就是我們常見的空心菜!今天,我們就更多來認識一下空心菜吧。
空心菜又稱為蕹菜或甕菜。至於名稱由來的原因,有人說是因為古代運送空心菜時,是使用甕來裝空心菜的,所以稱為甕菜。第二種說法是,因為有人在裝水的甕當中種植空心菜,所以被叫做甕菜。此外,空心菜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,叫做「抽筋菜」,因為有人認為吃太多空心菜,可能導致身體出現抽筋的現象。
空心菜的莖是空心的,而負責運輸水分和養分的導管,則是排列成環形的,也就是外層的莖。空心菜內部空心的原因,是用來保存空氣,讓它能不怕水,在水中生長。同時這種構造,更容易吸收陽光和水分,也有利於它的生長。
空心菜的花和牽牛花很像,大部分顏色是白色或淡粉紅色,花朵呈現漏斗狀。在嘉義有一片空心菜花海,一般在九月下旬會陸續開花,到了十月,盛開滿地白色的花朵,常會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去賞花。
現在大部分空心菜的種植分成三種,一種是在一般土地上種植,第二種是種植在水底的水生栽培,第三種是浮在水面上的浮水栽培。因為它的生命力很強,不論四季都長得很快速,特別是在高溫的夏季。
在市場中挑選空心菜時,要注意它的植株是否完整,莖和葉子是否沒有腐敗的地方。至於口感的部分,可以根據空心菜的顏色來挑選,莖比較綠的青梗,整體口感比較柔軟,莖較白的白梗,整體口感比較脆嫩。另外還可以選擇莖較細的空心菜,才不會挑到過老的空心菜。
下次看到四月蕹,也就是空心菜的時候,可以試著帶著家人觀察看看它的外觀,用手剝剝看莖的軟硬程度,學習撿菜,備料以及下廚料理,這些都是美好生活中可學習的一步呢!
文:牛膝草